二维码
企商汇B2B供求信息平台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行情 » 正文

揭秘郑州汽车报废行业 处境尴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9 10:59:19    浏览次数:277    评论:0
导读

汽车,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产物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时光流转,当一辆崭新的汽车由新变旧,油漆剥落,零件老化,最终走向停止行驶的结局,它们最后的归宿往往就是ldquo;汽车坟场rdquo;。 

汽车,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产物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时光流转,当一辆崭新的汽车由新变旧,油漆剥落,零件老化,最终走向停止行驶的结局,它们最后的归宿往往就是“汽车坟场”。  所谓的“汽车坟场”,也就是人们通俗认知中的报废汽车回收中心。它们大多远离城区,位于城市的郊区甚至更远的野地里,承载着报废汽车的拆解与处理。  【报废车辆何去何从?】  目前,郑州共有三家报废汽车回收中心。这家位于郑州市郊的三联报废汽车回收中心于2012年年初开始正式营业,中间经历过数次升级改造,曾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硬件设施最完备的报废汽车回收中心。  从远处望去,有数以千计的废旧汽车堆积如山。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各种报废的货车、卡车、轿车等高高地堆积起来,地面上随处可见被拆解开的汽车零部件,轮胎、座椅、被压缩过的钢铁车壳……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柴油、汽油的味道,灰尘升腾,满目杂乱。而早已习惯了这种环境的师傅们或开着叉车,或拿着焊枪、切割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自负责的工种。  报废汽车回收中心一般面向社会公开征收报废车辆,所收车辆的品类涵盖甚广,盈利车辆、家用汽车、社会车辆、 车辆、摩托车等,车辆报废之前需要车主提供相关证件,经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办理手续。  事实上,报废车辆经拆解后再分类二次销售,利润率其实极低。因为报废车辆经拆解后可二次回收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一般车体按照废钢市场回收价格出售,轮胎、座椅、汽车零配件等其他部分能否出售则要看市场还有没有需求。因为很多报废车辆已年深日久,其零部件市场上早已不再流通使用,也就没有二次利用的渠道和价值。  据三联报废汽车回收中心负责人介绍,当下他所经营的这家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按照目前每年回收的报废汽车数量来算,仅能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扩大规模或提升硬件设施的配备在目前看来都不太可能。  【报废行业的尴尬现状】  按照国际上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外每年的报废车辆基本要达到百分之六七左右的比例,可是目前国内每年的报废车辆比例仅有百分之零点六七。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报废车比例十分低的国家。  据介绍,由于目前硬件设施和技术有限,现在国内大多报废汽车回收中心对报废车辆的处理都属于“暴力破坏性”拆解。大多时候,报废汽车在这里只能当做废品来处理,根据废品回收的行情来订回收的价格。再加上这两年废铁产能过剩,价格已跌至冰点,废钢和车壳一般可能成色每吨三四百块钱,成品好的钢材市场价格也就是八九百块钱一吨。一辆越野车一般一吨五左右,大一点的可能就两吨左右,家庭轿车一吨二左右。拿一吨二的家庭轿车来算,回收价格可能也就只有两三百元。因此,回收价格低似乎是大家不愿申请汽车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8月1日起,郑州四环内禁止超标车驶入,这也促使了回收站内超标车“井喷”。三联报废汽车回收中心一年可拆解大概在6、7千辆报废汽车,而近三个月内回收的超标车就已达到了全年的消耗量。  但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并不能说明实际汽车报废率的提升。  这位负责人表示,汽车报废行业目前在国内处于较为尴尬的状态,虽然国务院曾于2001年6月13日出台过《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了这个行业的准入资格和基本运营条件,但并未明确指出汽车报废行业的土地使用、环保评测等一系列内容。  随着近两年国家对环境问题的愈加重视,对各个行业的企业环保资质审核也愈加严格。他们当下所租赁的这块厂房用地将于明年6月份到期,届时工厂将面临着搬迁,何去何从又成为生存第一要义。  【舒适生活却离不开这样的存在】  紧邻着这家报废汽车回收中心,不远处的一栋小高楼正在施工。据了解,那里将来会成为物流中心,汽车回收中心也将面临搬迁,谋求新的生存土地。透过新建厂房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整个报废汽车回收中心的全貌。雾霾中的钢铁垃圾看起来杂乱不堪,毫无美感而言。但作为现代文明催生的其中一项服务环节,人们的舒适生活却离不开这样的存在。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bhah.cn/news/show.php?itemid=111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51186774@qq.com。
0相关评论
 

(c)2008-2024 企商汇B2B信息网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53230102000534号

滇ICP备20230005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