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上午,由省社科院主办的《河南工业发展报告蓝皮书(2018)》出版暨“迈向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郑州举行。预计,2018年,河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7.5%~8%)。“河南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报告”同时公布,郑州、洛阳、许昌的工业综合竞争力在全省排前三位。 河南工业总量已稳居中部第一 “四十年的变化,1978年河南工业生产总值仅有59.2亿元,至2017年已经有18807.16亿元,增长317.7倍。 河南工业总量已稳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富禄说。 据张富禄介绍,2017年河南省工业保持着中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0%。2018年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长较快。 2017年,河南工业不仅增速快,经济结构也持续优化。河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47.7∶42.7,二产比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高。 此外,2017年还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宇通客车精准打造特色国际化发展模式——以“品牌输出”为主的“古巴模式”;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形成“特色转型发展道路”,以煤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产业,企业全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卫华集团实施智能制造,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专、精、特、新”模式。 蓝皮书预计,2018年,河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将继续保持在7.5%~8%的合理区间内。 智能制造 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蓝皮书指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河南具有产业基础较好、改革开放创新氛围浓厚、基础能力较强、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驱动力强、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等内外部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一是产业结构老化,新产业新经济新动能相对不足。2017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业占比8.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12.1%。出现低端结构性过剩。二是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三是企业环保约束趋紧,资源消耗、废物排放管控趋严,企业必须迈过环保门槛。四是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 蓝皮书建议,河南工业高质量发展应以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口。因而,关于智能制造的理论的认识,我们要逐步深化。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突破口,河南智能制造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强化顶层设计,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作用,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郑州工业综合竞争力遥遥领先 蓝皮书对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了微调,在指标权重分配方面,更加强调创新驱动、效益优先、绿色低碳、两化融合。在搜集《2017河南统计年鉴》中18个省辖市工业发展相关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数据处理和专家评分,从规模总量、生产效率、生态环保、信息化应用和结构转换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河南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最新排名。 从18个省辖市看,区域差异性明显。2017年工业增速比2016年提高的有8个,其中郑州、三门峡、济源分别提高了2.0、1.8和1.1个百分点,洛阳、许昌等保持平稳,而信阳、南阳、周口三市工业增速分别大幅下滑了4.9、3.1、1.7个百分点。 从河南区域工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看,郑州、洛阳、许昌、新乡和南阳,处于前五名的位置。其中,郑州工业综合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省辖市。而许昌市紧随洛阳市之后,与洛阳市的差距逐渐缩小。 郑州创新、信息化最强,驻马店工业生态最好 从河南区域工业规模竞争力评价结果看,郑州、洛阳、许昌、焦作和南阳,处于前五名的位置。而一些城市由于体量小,规模竞争力排名靠后,如漯河、鹤壁和济源。 从河南区域工业创新竞争力评价结果看,郑州、洛阳、新乡、平顶山和许昌,处于前五名的位置。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工业创新方面确实走在全省前列。而驻马店、周口和信阳,在创新竞争力提升方面潜力很大。 从河南区域工业信息化竞争力评价结果看,郑州、济源、洛阳、安阳和新乡,处于前五名的位置。 漯河工业效率最高,开封工业结构转换最快 从河南区域工业效率竞争力评价结果看,漯河、周口、许昌、济源和郑州,处于前五名的位置。从具体指标看,漯河市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23.72%,居全省第一;济源市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21084元/人/年,居全省之首;周口市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2.25%,居全省之首。 从河南区域工业结构转换竞争力评价结果看,开封、商丘、周口、焦作和许昌,处于前五名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垫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郑州工业增加值指数(105.984)和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两项指标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