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商汇B2B供求信息平台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焦点热闻 » 正文

明年起河南贫困高中生可享不低于2000元助学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9 12:01:24    浏览次数:377    评论:0
导读

你知道吗?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办普通高中债务总额达101.7亿元。除了债务负担沉重,财政保障相对薄弱、收费标准长期偏低、聘用教师支出压力大等,都是目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你知道吗?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办普通高中债务总额达101.7亿元。除了债务负担沉重,财政保障相对薄弱、收费标准长期偏低、聘用教师支出压力大等,都是目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9月28日,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省关于完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一系列措施。   现象   全省近半公办普通高中负债   “高中校长肩上背着一个大包袱,困在一个院子里,前门没打开,后门被堵死。”曾有业内人士这样描述河南高中的办学困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办普通高中债务总额101.7亿元;举债学校272所,占全省公办普通高中的49.4%。不难看出,负债的公办普通高中近半数。而“大包袱”,就相当于这个沉重的负债。   此外,我省绝大多数地区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性拨款几乎为零,且收费标准长期偏低,被看做“前门没打开”。据了解,2015年以前,我省普通高中收费由省级统一管理和审批,最近的全省公办普通高中统一收费标准是1998年制定的,具体为:省辖市区每生每学期150—200元,县城和农村地区每生每学期100—150元,长期处于全国末位。2015年春季学期起,我省将普通高中学费管理权限下放至省辖市政府,但目前只有少数市县出台了新标准。   所谓的“后门被堵死”,是指原有的公办高中举办分校政策和招收择校生政策逐步收紧乃至取消,普通高中事业收费渠道进一步收窄。以前,按照国家的政策,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和收费实行的是双轨制,即在招收“正取生”之外接收一定比例的“择校生”,以收取择校费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缓解办学压力。按照国家要求,从2016年起,全省停止收取择校费,数据显示将造成我省普通高中每年减少收入11.68亿元。   措施   省政府发文完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现行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成本分摊不合理、教师数量不足、办学条件不均衡、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凸显。为此,省政府出台新政,2017年春季学期起,全省要逐步完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   如何完善?除加大公办普通高中办学投入、保障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工资、加快化解公办普通高中债务外,以下几条新政与你息息相关。   1   首次确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全省普通高中770所,在校生194.31万人。   而目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建立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或生均拨款制度,普通高中教育成为教育链条中生均经费缺失的一环。   新政规定,自2017年春季学期起,统一执行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其中:省辖市市区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元,县城和农村地区每生每年不低于800元,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鼓励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依据当地财力状况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等。所需资金按照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目前实际执行标准高于基准定额的地方不得降低标准。   普通高中公用经费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等日常运转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发放人员工资、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   2   普通高中收费年底调整到位   政策规定,各地要综合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通高中培养成本、学生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及周边收费标准等因素,制定或调整普通高中收费标准,确保2016年底前调整完毕,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运转。   根据价格变化、财力状况等动态调整普通高中收费标准,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家庭和社会合理分担的普通高中成本分担机制。   3   今秋起,免除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费、住宿费。   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此外,按照规定,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经费,用于设立校内奖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确保应补尽补。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bhah.cn/news/show.php?itemid=224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51186774@qq.com。
0相关评论
 

(c)2008-2024 企商汇B2B信息网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53230102000534号

滇ICP备20230005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