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商汇B2B供求信息平台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焦点热闻 » 正文

河南:创建公交都市实现客运站联网售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9 12:23:20    浏览次数:35    评论:0
导读

7月12日,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ldquo;全省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攻坚推进电视电话会议rdquo;,到2020年,我省将全面建成符合国家要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

7月12日,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全省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攻坚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到2020年,我省将全面建成符合国家要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来,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紧紧围绕绿色交通和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加快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努力建设绿色、环保、循环、低碳交通,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绿色交通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狠抓试点建设三淅高速荣获国家“绿色公路”称号   “在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下,我省组织推进了绿色循环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连年入选全国绿色交通试点示范工程。”省交通运输厅副巡视员宋华东介绍,近年来,我省绿色交通装备(天然气车辆)项目共获得国家补助1.28亿元,其中,2015年获得3652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额度名列全国各省同类项目第一位。   据悉,2013年,河南三淅高速入选全国第一批绿色公路主题性试点项目;2014年,济源市入选全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项目;2015年,郑州市入选全国绿色交通城市区域性项目试点。目前,这三个试点工程全部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其中,三淅高速在绿色公路试点验收中以93.9分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国家“绿色公路”称号。   创建“公交都市”实现客运站联网售票   为加快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自2014年开始,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发改委共设置1.6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城市改造公交站场、购置新能源公交车辆、提升公交信息化服务水平。全省节能环保型车辆比重不断加大,公交线路覆盖率和公交出行分担率也不断提高,郑州市、新乡市先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此外,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使用,在全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鼓励城乡公共客运使用新能源环保型车辆。宋华东表示,目前组织实施的省公路客运联网售票平台工程,已经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服务,并已开通网络、微信订票业务。   强化道路运输扬尘治理严查车辆超限超载   未来几年,是我省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交通运输发展将依靠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计划到2020年,全省将全面建成符合国家要求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下一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将加快行业环保治理体系建设,并持续做好施工扬尘治理,重点强化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扬尘治理,对省辖市快速通道和环城道路机械化清扫达到90%,县级市达到50%,城市环城道路保洁效果不低于市区道路。强化道路运输扬尘治理,严厉查处车辆超限超载、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到位造成道路扬撒污染等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责任、协调联动推动碧水蓝天工程实施   据了解,按照省政府蓝天工程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省交通运输行业将强化领导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协调联动,出台环保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制度、奖惩考核办法等,推动蓝天、碧水行动计划实施。   同时,切实抓好蓝天工程实施专项督导行动,对于工作进度滞后的,要实行约谈、挂牌督办等警示制度;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省交通运输厅将运用行业手段严厉处罚、严肃问责。   全面运用“五大策略”强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   未来,省交通运输行业将全面运用“设施减碳、装备减碳、组织减碳、技术减碳、管理减碳”五大策略,着力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五个转变”,即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高消耗向环保资源节约型转变,由注重速度向注重速度和效益转变,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由注重眼前发展向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张琼表示,下半年,我省将重点强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加强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已建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工程。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带一路”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管理体系,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bhah.cn/news/show.php?itemid=254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51186774@qq.com。
0相关评论
 

(c)2008-2024 企商汇B2B信息网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53230102000534号

滇ICP备20230005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