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边买过农民“直销”的蔬菜,你一定会被其价格吓一跳——比在超市里甚至农贸市场都要便宜得多,我们平时买菜的价格居然是农民“直销”蔬菜的好几倍。 不过不用懊恼,好消息来了:7月14日,省商务厅召开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省级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力求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流通现代化,农产品买贵卖难问题将有望得以缓解。 一般来讲,农产品从产地到零售终端有很多环节,相应的交易、场地、摊位、储藏、运输、损耗等费用大幅增加,有时能占到最终零售价的70%。 同时,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纷纷“靠边站”,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配送贵的问题十分突出。 与其他商品相比,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冷链设施严重不足,具有公益性质的批发市场和社区便民菜市场基本没有,成为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的重要原因。有统计显示,我国果蔬运输平均损腐率超过20%,是发达国家的4倍,每年流通损耗高达千亿元。这也成为此类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不仅仅是农产品,随着居民消费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快递包裹数量大幅增加,社区便利店自动提货柜、驿站等流通设施跟不上,“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又逐渐显现出来。 如何破解“流通困局”,把流通费用降下来、效率提上去,更好地发挥流通对保供应、稳物价、促消费、惠民生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内贸流通业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流通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衔接不紧密,造成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等突出问题,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制约。 据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率先在洛阳、焦作、安阳、许昌、南阳、驻马店、巩义、永城等8地进行试点,就是要争取实现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大流通、大市场发展需要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同时,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和企业公平竞争,使市场运作更加顺畅。 据洛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市将在豫西偏远乡镇建设农贸市场,使豫西山区的农产品可以方便地集疏,20吨的货车可以在三小时内装满货,解决当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也为购买豫西土特产品的市民提供比较优惠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