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南方暴雨来势汹汹,内陆河南省未雨绸缪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最终目标是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在内地,城市每逢汛期便遭“看海”尴尬,“逢雨必涝、雨后即旱”成为不少城市的通病。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河南省住建厅副厅长郭风春坦言,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倾向,城市排水实行“以排为主”的模式,忽视了城市水生态系统应有的吸纳、渗透、滞蓄、净化等功能,城市排水设施标准不高、能力不足,不能应对超标准降雨和局部强降雨,造成城市内涝和初期雨水地表径流污染等问题。 如何建海绵城市?河南提出,各地今年年底前完成建成区直排污水截污纳管工作;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建成区雨污分流。同时,新建道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使用透水铺装,新建广场要采用下沉式布局配套雨水调蓄设施。随改造计划实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地面面积不低于40%。 河南官方要求各地今年10月底前编制完成建设方案,划定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其中规定,城市人口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面积原则上不少于30平方公里。 郭风春还倡议,社会公众因地制宜,如在房前屋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建设成千上万的“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 相关链接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通过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下凹式绿地、城区河湖水域和污水处理设施等,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