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各界对高铁提速不断高涨的呼声,中国铁路总公司高层近日表示,“高铁提速是经济问题,技术上没有问题,但经济上是否合理,需要充分论证。”据了解,从现行300公里时速恢复到350公里时速,50公里的时速提升,将使运营成本上涨三分之一左右。 “高铁提速是经济问题,技术上没有问题”,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这一最新回应,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就近年来一直被热议的“高铁提速”问题,铁路部门和社会舆论主要侧重于从安全和技术的角度来关注和讨论,如中铁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日前表示,从技术和安全角度来看,中国高铁时速达到350公里完全没有问题。2011年“7·23”动车事故发生后,全国高铁之所以被普遍降速,“安全”正是一个基本的考虑,中铁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对此的解释是,降速是为增加高铁安全冗余。 另一方面,在安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经济上是否合理、划算,确实是高铁提速不可避免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时速提高50公里成本将提高三分之一左右,高铁电力消耗与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大幅提速必须导致运营成本大幅提升,这个涉及真金白银的问题,是铁路总公司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 一边是安全没有问题,一边又是高铁提速是经济问题、会使运营成本上涨,在各界对高铁提速呼声不断高涨的大背景下,接下来,一个“顺理成章”且“呼之欲出”的议题势必是:高铁票价有可能因提速而上涨,提速幅度越大,高铁票涨价的幅度也越大。而我们知道,不久前中铁总公司已经拿到了高铁票的定价权——国家发改委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总自行定价。 平心而论,依据一般市场定价规律,伴随高铁提速适当提高高铁票价,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也并非不可接受。要知道,在2011年,高铁从350公里降速为300公里时,高铁票价也曾下浮5%。这种背景下,如果现在高铁恢复350公里时速后,票价上浮回到5年前的票价水平,甚至考虑物价因素,再进一步适当增加上浮的幅度,按理说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如果按“运营成本上涨三分之一左右”的幅度,对高铁提速后的票价予以相应的提升,从情理上又是说不过去的,也是公众难以接受的。 其一,当初高铁降速50公里,票价仅下浮5%,现在提速50公里,却大幅上浮30%,票价涨跌为何如此失衡?其二,更重要的是,随着高铁提速而大幅提价,也缺乏现实的合理性基础。一方面,从居民收入和承受力的角度,目前高铁票价标准已经不低,以北京到天津的线路为例,全程122公里,二等票价54.5元,而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日均仅60元左右,也就够买一张北京到天津的高铁票,可见高铁票价格也是“高”得可以。 另一方面,目前事实上仍高度垄断的铁路体制,也不支持高铁票大幅提价。尽管中铁总公司已取代了铁道部,实现了形式上政企分开,但铁路垄断格局并无根本改变。这种格局下,若高铁票价借提速之机大幅上浮,不但无助于推动高铁票价的市场化,反而只会进一步助长垄断暴利。有鉴于此,作为铁路消费者,对于高铁提速的合理态度应该是:如果能够确保安全没有问题,无疑应予以诚挚的欢迎,并可以期待提速越快越好,而且也愿意接受与提速幅度相称的适当合理票价上浮。与此同时,对于高铁提速成为高铁票大幅提价之“有利时机”的可能性,又必须予以高度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