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商汇B2B供求信息平台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数码科技 » 正文

网联上线能否破除支付双寡头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3 15:53:52    浏览次数:55    评论:0
导读

22日,网联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确定了13个董事席位,央行系与国家队占据其中7席,剩余6家董事席位分别来自财付通、支付宝、网银钱包、天翼支付、快钱和平安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股权占比排名基本一致。股

 

网联上线能否破除支付双寡头格局?

   22日,网联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确定了13个董事席位,央行系与国家队占据其中7席,剩余6家董事席位分别来自财付通、支付宝、网银钱包、天翼支付、快钱和平安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股权占比排名基本一致。股东大会的召开可视作网联市场化运作的开端,恰逢金融强监管环境和支付清算牌照的开放,网联的上线对于支付行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格局具有特殊的意义。   当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现寡头趋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优势难以撼动,网联的上线能否改变这一局面?就这一问题,见仁见智。在本文中,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先回顾银联走过的路,以史为鉴,看看网联上线后能否重复当年银联面世后破除大行垄断、重塑 市场的故事,为中小支付机构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呢?   网联上线VS银联出台:相似的监管逻辑   考虑到支付市场的高人气,去年网联上线的消息一披露,便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大家关心的是,有了银联,为何还要上线网联?   其实,从监管逻辑看,上线网联与当年组建银联有着颇多相似之处,那就是要在各家机构各自为政、系统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和数据割裂、不能联网通用,大型机构凭借网络效应形成寡头优势等行业背景下,为行业提供统一、公共的清算服务,提升行业清算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格局的形成。只不过,一个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一个针对 业务罢了。   就第三方支付市场而言,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支付机构各自搭建自己的直连体系,互不兼容、各自为政,并带来以下问题:数据信息沉淀于支付机构内部很难监控;分散存管的备付金存在挪用风险且问题高发;巨头凭借完善的直连体系和较低的费率形成竞争壁垒,在网络效应下强者恒强,中小支付机构生存艰难;支付账户不能互联互通,影响用户体验等等。   在这种背景下,监管机构成立网联平台,实则是跳脱现有格局之外的“大破大立”:一方面借助互联网金融集中整治明确了直连模式的违规属性,强制所有支付机构迁入网联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股份激励等措施提升支付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在数据中心架构建设上也充分听取中小支付机构意见,确定了三地六中心的集群体系。在短短一年内,网联平台从普遍看衰到响应者众,实属不易。而从行业影响上看,则基本可以破除上面所述的种种问题,使得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再来看看银联成立前的 市场格局,很多方面与当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如出一辙。   银联成立前,各家银行发行自家 ,持卡人只能与发卡银行的本地机构进行交易,各家银行之间卡片和终端标准不统一,受理终端重复布放,“一柜多机”现象严重,受理效率、差错处理能力很差。在市场格局上,银行主要对本行发行的 提供良好的支持,四大行网点多、POS和ATM机具多,用卡体验更好,自然更多人使用,进而产生网络效应,形成大行通吃的局面。这一点与社交APP领域的网络效应如出一辙,你的朋友们都用微信,你自然也会选择微信,其他的社交工具只能慢慢式微。   为了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POS与ATM机具与网络资源共享,实现各家 的联网通用,改善用卡环境,破除大行垄断地位,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需要,2002年3月,在合并全国 信息交换总中心和十八个城市 中心的基础上,银联应运而生。   从行业影响的角度看,银联成立后,中小银行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00-2004年间,平安银行(原深发展银行)年度发卡量增长358%;2003-2006年间,招行 年度发卡量增长730%;反观四大行,2000-2006年间,总资产规模在行业内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当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与2002年前的 市场具有以下相似点,那么网联的上线能否重复银联面世后对市场格局带来的变革影响呢?   行业环境整体利好中小机构,但仍需从“生态”二字着力   当前,第三方支付的市场格局与2002年以前的 市场如出一辙,现在是支付宝和财付通两个巨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当时则是四大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那么,网联能否重复银联的轨迹,为中小支付机构带来新的机遇呢?理论上讲,应该是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中小机构压力。网联上线后,一点接入即可对接所有接入银行,中小支付机构不再有逐一对接银行的压力,也不再因支持银行数量有限而受到商户和用户排斥。   二是联网互通破除网络效应。网联上线后,线下二维码标准的统一将成为可能,会给中小支付公司拓展线下场景带来更公平的竞争机会。   三是专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升。网联上线后,支付机构系统建设与银行对接的压力大减,亦可专注于产品创新与客户服务,客户体验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过,尽管大的方向上利好中小机构,但场景和客户不会主动跑到你碗里来,还是需要中小支付机构自己去争取,战略和策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错。   面对整体向好的行业趋势,在具体策略上,应立足生态圈协同效应实现破局。支付机构间比的是交易量,不过支付本身属于低毛利业务,若缺乏生态圈的协同,即支付业务对生态圈本身的支撑和导流效果,单纯的交易量并无太大意义,也缺乏大的价值。所以,网联上线利好中小支付机构, 受益和受益最大的也是有生态圈支撑的中小支付机构,不妨从网联的首批股东说起。 

网联上线能否破除支付双寡头格局?

   支付与电商场景的协同自不必多讲,电商系企业中,支付宝、苏宁支付等都是通过深耕零售生态圈发展起来,成为流量入口之后成功走出生态圈,反过来反哺生态圈。而除电商系场景外,另一个有潜力且被市场低估的生态场景应该是金融场景,金融场景天生与支付相关,交易规模和市场空间巨大,且属于高频交易,抓住了金融场景,支付机构自可迎来另一番天地。   说到金融生态,不得不提平安集团,平安集团几乎拥有遍及金融业几乎所有牌照,恰好也同时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平安付,所以,不妨来看看平安付与平安集团的生态协同效应。   平安付是平安集团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代表性产品为壹钱包,其生态协同效应表现为:一方面,可以基于平安的金融生态为壹钱包导流,实现客户规模从零到一的突破,顺势构建起包括积分服务、支付、理财、购物商城、账户服务在内的功能体系;   另一方面,将壹钱包的产品服务内嵌至陆金所、寿险、平安普惠、信托等平安系金融生态之中,横跨各个金融业态,便利客户在各个金融生态中的迁徙,则可大幅提升金融生态内交叉销售成功率。基于内部场景发展壮大后,又会为外部场景的拓展提供基础,壹钱包负责人诸寅嘉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支付行业3.0的成熟阶段应该是深耕金融便利。   区别于其它支付企业,他将壹钱包定位于创新支付高效连接金融和场景,这种场景包括平安集团和外部。除了平安集团各专业公司服务输出外,据悉,壹钱包自2016年底以来,与深圳京基百纳、上海大悦城及绿地缤纷城等大型商区合作推出“会员付”产品,除了为商业地产提供支付基础服务之外,还提供大数据营销、会员管理等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外部场景的拓展,反过来又可以回哺生态圈,为其他金融产品带来交叉销售机会。   除了金融场景外,通信、商业地产和其他互联网巨头也可提供优质的场景,只是战略纵深要弱一些。以通信举例,其最佳的支付场景便是话费充值,话费充值刚性高频,本来可以支撑起支付巨头的诞生,只是话费充值是个开放式功能,并非封闭于通信巨头生态圈内,场景对支付的支撑作用也就大大削弱。其他场景也大多如此,便不再赘述。   而若中小支付机构缺乏自身的场景,便缺失了战略纵深,尽管网联上线后面临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日子会好过不少,依旧会缺乏想象空间。毕竟,网联上线并非灵丹妙药,机构的壮大乃至脱颖而出,靠的更多地还是自身的资源和基础。   趋势向好,路还要自己走   综合来看,网联的上线在行业趋势上利好中小支付机构,只是,趋势向好,路还要自己去走。   从银联成立后银行业市场格局的分化来看,大行的市场份额趋于下降,中小银行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多家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中小银行崛起,助力中国银行业生态更加健康可持续。希望网联成立后,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最终也能呈现这样的局面!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bhah.cn/news/show.php?itemid=421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51186774@qq.com。
0相关评论
 

(c)2008-2024 企商汇B2B信息网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53230102000534号

滇ICP备20230005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