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会飞天的裙子,造一片生产快乐的菜园,造一家挂在天上的旅店。”天马行空的不只是歌词,更是2016“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在这里,大学生用行动“创”出自己的路。
5月25日~27日,2016“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开幕。全省57所高校1.4万余名大学生自发组成2400余个创业团队,齐聚河南农业大学体育馆现场“比武”,其中38所高校181个团队闯入全省决赛。
200余个创业项目同台比武
5月25日下午,河南农大体育馆,200余个项目依次排列,展台间、过道上挤满了嘉宾。创业大学生代表一边讲解自己的创业梦,一边找准机会向嘉宾取经。
“飞机洒农药比人工均匀,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大。”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14级农学专业学生张铂昊在展台前,与嘉宾侃侃而谈。
展台另一侧,一只看似普通的地球仪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盲人地球仪,盲文和凸起的线条能够通过触摸被感知,轻按区域还有语音讲解。不同地理位置冷热温度也会不同,更直观。”河南工大毕业生、某设计公司总经理赵帅介绍说。
过了展示关,还得闯过秘密答辩和公开答辩。最终,河南农业大学捧回“挑战杯”,郑州大学等高校获得“优胜杯”。河南农业大学团委书记马菲告诉记者,此次大赛有3项主体赛事: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优秀作品今年10月参加全国“创青春”决赛。
大赛走出董事长,反哺学弟学妹创业
火热的赛场上,时不时传出一阵尖叫,尖叫的对象是:王洋。这个身着深蓝色T恤、穿插在赛场上的年轻人,曾代表河南农业大学捧走了2009年创业大赛金奖。如今,他的身份是新三板某上市公司董事长,也是大赛评委之一。
王洋说:“高校为创业松绑、产学研结合,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支持。本届创业项目质量高,和产业链结合紧密;项目更丰富,没有一窝蜂的同质化,而是走出自己的路。”王洋说,现场4个植保无人机项目,但模式均不同。“以往,空白领域争第一,如今,在同一领域找差异。这代表着大学生创业进入良性竞争。”
对大学生创业,王洋郑重点赞:“创业大赛点燃了我的创业梦,现在,我们也想尽最大的努力,支持学弟学妹走上创业路,实现创业梦想。”
公益创业拄上盈利的拐杖才能走远
大河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传统”创业展区火爆的映衬下,公益创业展区显得有些“冷清”。
“益光年”展台前,河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益项目。“我们是公益类项目,通过非遗资料库和孤残儿童档案库,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孤残儿童资源,为保护非遗尽力。”
对此公益创业,王洋表示,公益类创业项目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以公益的心去创业,没有盈利模式是无法长久的。“公益的心,拄上盈利的拐杖才能走远。”
那么,什么样的创业团队能够赢得评委的青睐,真正走上创业之路呢?王洋坦言,不少创业项目想法好,但新鲜过后没法长久。所以,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于存活度,也就是后期的持续经营力。“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营销,是市场真正的需求还是臆想而来的需求。大学生团队有激情,在这一届体现得淋漓尽致,激情正是营销的关键。”
他还建议,大学生创业重视团队建设,团队组合方式、团队成员专业互补程度都会影响团队的发展。“如果大家来自同一个‘星球’,那么,团队融合度就会高很多!”王洋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