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新一轮融资在不久前尘埃落地,阿里巴巴出现在联合领投的机构中。至此,摩拜站队腾讯,ofo站队阿里的局面形成。 这一局面似曾相识,曾经滴滴与Uber中国的专车大战也因腾讯和阿里的输血愈演愈烈。其他领域的创业公司,无论是O2O还是视频,似乎有BAT做靠山才有更多话语权。 那么,站队BAT对创业公司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不投靠BAT,创业公司就会前景黯淡吗? 互联网创投网站IT桔子的2016年独角兽报告给出了一个残酷的答案——别想着自力更生,能否拿到BAT投资是检验创业成功的一个标准。去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71家公司中,有65%的公司与BAT有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蚂蚁金融、滴滴出行、陆金所、美团大众点评、众安保险等都与有来自BAT的直接投资。 除了BAT投资的,还有很多独角兽都源自于BAT某个业务的拆分。白手起家、背后没有BAT支持的创业公司要成长为独角兽确实很难。 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当阿里系或腾讯系公司把持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容易把更多精力放在争夺资源和扩大规模上,无暇顾及真正有革命性意义的创新,只有些模式创新上的小打小闹。既无法产生全球性影响,也不能引领一场新的革命。 现实是,国内大多数创业公司现阶段擅长模式创新而非技术创新,BAT的投资对他们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在零售业做技术研发与商品售卖的一位创业者说,比起大牌的投资机构,to C的公司会选择BAT的投资,因为流量通道都在阿里和腾讯这边,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都很难绕开他们。 报告称去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71家公司中,有65%的公司与BAT有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 另一种看法是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创业项目的阶段与内容。一位知识付费行业的创业者告诉我,创业公司如果已经到了ofo和摩拜这种级别,到了打资源战的阶段,BAT的加持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是BAT早期投资的,不一定会给流量入口,BAT的投资只是压住赛道。这对提升品牌知名度可能有一定帮助,但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资源了。 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侯继勇也认为,创业公司在A、B轮之前过早站队BAT不是一个好选择。由于BAT之间会相互排斥,创业公司这时候因为太早期不受重视所以既拿不到投资方的资源,又会遭到另外几方的排挤。“这就像练武功,你在很弱的时候遇到武功第一的人,你也没办法学会。只有经过一些历练,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机会。”进入C、D轮之后,BAT所拥有产业资源对创业公司来说越来越重要时,再选择站队可能会更好。 侯继勇说,被BAT投资的公司在他们这里不会特别加分。相比之下,他们更看重从BAT出来的创业团队。他们通常有大公司的资源与人脉,并能更好的判断大趋势。 对创业公司来说,过早地接受BAT的投资有时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丧失独立性。在美团与阿里巴巴分道扬镳的背后,就是其创始人王兴对独立运营的坚持。早在2011年美团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中,阿里巴巴就已投资。之后阿里开始希望更多地介入美团,但王兴却想保持独立性并引进更多的股东来制衡阿里。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完成腾讯领投的33亿美元投资,美团和你阿里巴巴正式分手。虽然阿里巴巴仍持有美团大众点评一定比例的股份,但还是通过扶持口碑与饿了么来与美团大众点评竞争。 就在最近王兴复盘此事时还透露,阿里当时的态度是“你要10亿美元可以,20亿美元也可以,我们都可以投,但是你不能再要腾讯的钱”,但他认为腾讯也是“比较友好的朋友”,不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