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州大亚湾开发区提出建设“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构想,以此为平台主动对接深圳东进战略,成为大亚湾继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后的又一重要战略决策。 随着科研、生活和营商环境的全面升级,开放型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为骨干半小时交通圈的逐步成型,大亚湾正向着融入以深圳为依托的世界级创新产业带进发,“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正为大亚湾主动对标深圳创新发展大潮提供广阔平台。 引资升级 从投资对接会到筑巢引凤 通过规划引导和政府政策发展新兴产业,是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在借鉴邻近地区发展经验,积极迎接深圳东进战略的背景下,对自身发展路径的又一次主动选择。在对标深圳中,持续创新的基因、勇闯“血路”的担当逐渐融入大亚湾发展,“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成为大亚湾正在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又一重要举措。 根据规划,"1+N"创新产业集聚区”位于大亚湾西区,是大亚湾区直接与深圳接壤的区域,也是大亚湾区对接深圳东进的桥头堡,总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1”指新兴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N”包括6个集聚区,有科技创新园区、新型创意园区、电子信息及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园区。 这一“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的提出,经历了一年左右的酝酿。据大亚湾区招商局局长李少芸介绍,2015年底,大亚湾(深圳)投资促进中心在深圳正式挂牌成立,以该中心为平台,大亚湾区与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携手,锁定深圳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目标产业,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系,实施常态化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专职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2016年来,通过该中心引荐,大亚湾区上门拜会深圳企业和协会共52家。今年以来,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已引进项目4宗,总投资约20.5亿元;意向投资该区项目22宗,总投资约111.7亿元,其中重点跟进的项目7宗,总投资约24.2亿元。 引智升级 从解决难题到“人才绿卡” 对标深圳,意味着汇聚全球智力资源“为我所用”的胆略,更意味着为全球范围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空间的智慧和气魄。 大亚湾对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一次性给予20万元工作经费和每月享受3000元人才津贴。定期组织创新科研团队评审,对经评审认定的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科研团队最高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工作经费资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可参评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等评选活动,当选者最高可获100万元奖励。 “这里的人很积极乐观,都很勤奋,在大亚湾创业很有激情,如果想成就事业的话到这里更合适。”来自新西兰的费安杰如此总结他选择中国,选择大亚湾的理由。 为了实现广纳天下英才的目的,大亚湾创新引才机制,完善产业引才、柔性引才等多种引才方式,实施高端人才“菜单式”引进,并积极解决人才的居住问题、小孩入学问题等,让人才创新创业没有后顾之忧。据大亚湾区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区正在修订完善相关人才政策体系,将重点扶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科技领军人才、产业创新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创客人才等将在大亚湾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逐渐完善的产业链则是吸引人才的集聚的第二个关键词。"1+N"创新产业集聚区”周边产业的发展正成为大亚湾吸引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的一大磁场。 2015年,"1+N"创新产业集聚区”所在的大亚湾西区有规模以上企业79家,其中汽车企业8家、电子信息企业45家、其他企业2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27.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3%,其中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快速增长,成为西区两大主导产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好这些创业人才和创新力量,大亚湾正在努力拓展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功能,推动开发人才综合服务互联网平台和移动APP应用,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丰富“人才绿卡”服务项目,多渠道、有重点、分层次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创新升级 依托大项目延伸新兴产业链 一个后发城市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对标发达地区?惠州大亚湾区正在努力探索。 从石化大项目落地到培育石化和电子两大产业,再到构建"1+N"创新产业集聚区”,主动迎接深圳东进,惠州大亚湾区正在走出一条从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到大产业孕育大平台的发展道路。 日前,在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委会高校、院所与企业成果对接交流会上,中山大学教授纪红兵向与会者介绍了位于大亚湾的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在绿色化学工艺、功能性精细化学品和电子化学品等八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纪红兵等科研人员的努力,但正如纪红兵所说,“我当时之所以选择大亚湾,是大亚湾对利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打动了我”。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于去年荣获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也是目前广东省内唯一一家专业服务石化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 在大项目吸引创新力量聚集之后,只有将创新技术落实到产业发展上,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大亚湾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制订完善了“1 7 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其中《大亚湾区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创新创业、转型升级明确了方向、目标、路径和措施,同时出台了高等级研发平台建设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工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工程、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构建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与培育工程等“七大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大亚湾区关于促进创客发展扶持办法》等一揽子政策。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创新已经成为大亚湾企业的“标配”,更多的产业也有了更新的“玩法”——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新的生产技术,或更广阔的产业潜力。 2015年,大亚湾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66.7%,增幅高于全市27.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5.3个百分点。大亚湾科创园获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中大惠州研究院获广东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认定。 近守旧者多愚顽,近创新者多俊杰。大亚湾之于深圳,除了地理上的毗邻之外,在发展格局、产业层次和创新能量上也逐渐靠拢。据统计,2013年以来,深圳企业在大亚湾区投资的工业及商贸流通项目有53宗,涉及投资额100.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