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商汇B2B供求信息平台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资讯 » 正文

集成电路制造业产能及投资热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4 14:26:09    浏览次数:165    评论:0
导读

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发展总体向好  制造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营收高速增长。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力快速提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

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发展总体向好   (一)制造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营收高速增长。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力快速提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4335.5亿元,同比增长20.1%。产业结构趋于平衡,设计、制造、封测的销售额分别为1644.3亿元、1126.9亿元及1564.3亿元。制造业销售额持续提升,增速达到25.1%,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最高。   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产能及投资热点分析   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产能及投资热点分析   龙头企业销售额不断增加,部分企业实现持续盈利。中芯国际先进制程出货量稳步提升,华虹宏力、华润微电子等8英寸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中芯国际2016年在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营收排名中位列第四,销售额达29.2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华虹宏力保持了连续24个季度盈利,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7.12亿美元),净利润达到1.29亿美元,增长14.5%,在全球位列第八。   (二)制造工艺不断提升,产能持续扩张。   晶圆制造企业技术工艺不断提高。中芯国际推出的28nm工艺已经为国内外多家企业进行稳定代工。16nm工艺研发稳步推进,65nm及以下工艺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4.6%。华力微电子开发的55nm图像传感器工艺,是目前国内 进的图像传感器工艺平台。受惠于智能手机摄像头市场需求提升,华力微电子的图像处理器芯片出货持续稳定增长。华虹宏力拥有全面的嵌入式非易失存储器工艺平台组合,涵盖Flash、EEPROM、MTP、OTP等技术,在CMOS-MEMS传感器制造方面,成功实现了MEMS器件与标准CMOS工艺及生产线的全兼容。   (三)制造产能逐年增加,产能占比日趋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能逐年增加,成为全球增长的新动力。根据ICInsights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晶圆月产能为184.9万片(折算8英寸),占全球总产能的10.8%。从产能变化情况来看,2000年后,我国制造业产能提升经历了两次浪潮,每次浪潮持续5~7年。第一次为2002年~2007年,第二次从2014年开始,预计将持续到2021年。2014年以后,我国新增产能占全球新增产能的30%以上,成为全球晶圆产能增长的新动力。   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产能分布日趋合理。从我国晶圆产能分布来看,12英寸晶圆产能近年来加速攀升,2016年达到101.7万片/月(折算8英寸值,下同),产能占比达到55%,已超过200mm和150mm及以下。8英寸晶圆产能稳步增长(10年CAGR为6.2%),达到62.5万片/月。6英寸及以下晶圆产能达到10.7万片/月,且增长相对缓慢(10年CAGR为2.7%)(数据来源于ICinsight)。   全国多地形成建厂热潮,新建厂房数量不断增加。国家和各地方均高度重视集成电路的发展,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相关政策的带动下,以及各类基金的推动下,多地形成晶圆厂建设热潮。根据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产业协会(SEMI)统计,全球在2017年~2020年间将投产的半导体晶圆厂为62个,其中26个位于中国大陆境内,占比高达42%,其中多数为晶圆代工厂。   晶圆厂投资不断增加,产能供给持续扩大。据Gartner统计,2021年我国将有19个12英寸晶圆厂,总产能将达到207万片/月(未折算8英寸,下同),内资晶圆厂产能将达到119.5万片/月,占比达到57.7%。其中,存储器月产能达到129.5万片,逻辑代工达到77.5万片。如果所有项目按期达产,《中国制造2025》中设定的2020年制造产能达70万片,2025年达100万片12英寸晶圆产能的目标可以完成。   供需问题是产业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制约着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发展。产业链、资金和人才等供需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设计制造“两头在外”问题仍在持续。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但主要为海外客户代工;芯片设计业高速增长,但主要依赖海外制造资源。中芯国际2016年来自中国客户的销售额不足营收的一半。在此背景下,国内代工厂扩大产能未必能直接提高国产芯片自给率,部分项目反而会面临巨大风险。   全球硅晶圆缺货严重,已成为制造业产能瓶颈。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占全球市场不足1%,严重制约着国产芯片产业的自给自足和健康发展。据WSTS估计,未来几年内半导体市场将呈现回暖趋势,对主流的300mm硅片需求大增,将导致全球6大300mm硅片制造商的产能面临满载,全球硅晶圆片出现供不应求,部分小型的晶圆制造厂恐因无法获得足够硅片被迫减产。   制造工艺相对落后,技术差距依然存在。晶圆代工方面,我国 进的工艺与国际主流工艺相差近三代。中芯国际目前仍然停留在28纳米PoliSiON工艺。存储器制造方面,武汉新芯仅实现32层3DNAND闪存芯片试产,但今年三星第四代64层3DNAND芯片量产后,将对美光、东芝及武汉新芯等同业竞争者带来巨大压力。   产业资本支出总体偏少,技术研发仍需大量资金。一是我国集成电路整体资本支出偏低。我国2016年集成电路全产业资本支出为636.2亿美元,仅占全球的9%,未达到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巨头的企业投资。二是资金偏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仍需持续投入。虽然各地基金投资积极性高涨,但是部分基金和资本更关注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新技术研发仍有大量资金缺口。   制造业快速发展,人才匮乏短板依然凸显。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需要的人员规模为70万,而目前从业人员不足30万人,面临大量人才缺口。人才匮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带领技术研发的“将军人才”稀缺,技术瓶颈短期难以迅速突破;另一方面,具备经验的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数量存在更大缺口,直接影响生产线正常运行或产品的良率。   升级发展刻不容缓   加强技术自主研发,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一是加强逻辑代工工艺研发,尽早突破1X纳米工艺节点。二是尽快突破多层3D存储芯片制造工艺,向64层主流工艺靠拢。三是发展MEMS制造工艺,围绕超越摩尔定律加大技术布局力度。   构建面向生态建设的产业投资发展思路。一是顺应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需求,从国家战略层面整体推进,面向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布局含芯片、软件、整机、信息服务等在内的整体产业生态体系。二是在“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重大工作的推进落实过程中,同步考虑对重点芯片产品及整机系统的支持。   推动产业上下游间深化协作。一是推动芯片设计企业面向系统级解决方案需求,以自研、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弥补技术短板,构建整体技术能力。二是推动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封测企业间的合作,加快先进制造工艺和先进封装工艺的研发突破和规模商用,摆脱“两头在外”的困扰。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bhah.cn/news/show.php?itemid=6279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51186774@qq.com。
0相关评论
 

(c)2008-2024 企商汇B2B信息网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53230102000534号

滇ICP备20230005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