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贵州小吃,丝娃娃绝对榜上有名,在贵州有一家丝娃娃,全省有20多家门店,十多年来每天都要排队才能吃到,餐饮店的名字叫《丝恋》,它的“掌门人”叫周杰,一起了解一下他的创业故事。
十三年的老品牌 贵阳人都爱
建冲:丝念是一个老品牌,多少年了?
周杰:马上快13年了,我们的客户原来是八零后九零后,但现在的客户越来越年轻。
建冲:会感到压力吗?
周杰:会呀,原来也没有什么朋友圈,都是口口相传,这个东西好吃,环境还过得去。可能一碗饭炒出来,你觉得好吃冒热气就可以,现在不单单是这样,又要好吃,又要好看能拍照。要有体验感,有环境。有文化。有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周杰认为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老客户的口碑,只有先吸引新客户的眼球,才能抓住他们的味蕾。
周杰:每个阶段他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打法,取决于整个团队的构思。
建冲:现在咱们是怎么玩呢?
周杰:我觉得是从头开始。之前13年的东西现在回来再看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通过现在的重新的转变。
建冲:你现在给自己的状态叫我从头开始?太谦虚了
周杰:就跟原来的认知不同了。
辞去大厨工作,毅然创业
2010年,周杰辞去了每月2万元工资的酒店大厨工作,决定自己创业,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的这个决定太冒险,只有周杰自己清楚,自己是时候去做想做的事情了。
周杰年少时,父亲因患病早逝。父亲过世后,10多岁的周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周杰:从他过世后,我出来打工没有休息过,我上了20年的班,这20年,我从来没有请过假,做厨师,你是知道的越是逢年过节,你越是要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你没有感觉到大家这种团圆。但我父亲教我做事情,一定要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面对环境,一定要敢于去面对跟接受。
在周杰的努力下,家里的生活一年比一年稳定,站了20年灶台,他要换一种活法。2010年,周杰拿出所有积蓄,和朋友一起开了贵阳第一家丝恋酸汤丝娃娃店。
为什么叫“丝恋” ?
周杰说,取名叫“丝恋”,其实也是玩了一个谐音梗。丝是丝娃娃的丝恋就是对食物的热恋,叫丝恋,也很容易被人记住。不过在找店铺的时候,周杰也遇到了难题。
周杰:当时有一个转让费,他给我说要20万,一分不少不。
建冲:这么贵,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拿下来?
周杰:因为这个位置就是我想要的位置,后来我又很有诚意的跟他谈了一次。我说阿姨我真的是有心要做这个事情,就20万。她说对不起,我已经转了,就是不给我。
最后,店铺被朋友以16万元的价格买了下来,丝恋终于开业了。
刚开业时,因为没有宣传渠道,生意并不是很好,同样是没日没夜地忙活,营业额却不见起色。
周杰:正好是在过年期间,我身边所有的商铺都关门了,我当时不能关,我要生存,我就带了五六个员工,初一到初八,我早上9:00去厨房,晚上10点才从里面出来,中间就出来方便一下,其他没时间,正是因为这几天大家对这个品牌就有认知,慢慢地大家就开始排队。
捱过“黑暗期” 迎来“满堂红”
这队一排就停不下来了,
生意越来越好,
门店一家接着一家开,
家家爆满。
周杰:我们自己都没想到,从早上开业到晚上一直在排队。后来就有人找到我说刚刚开始起步,能不能谈谈价钱?
建冲:当时出的多少钱,能说吗?
周杰:2000万左右。
建冲:哪一年?
周杰:2014年;那个时候正是一个上升期,我相信自己,我也相信我的团队。
13年过去了,周杰成立了贵阳丝恋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以小吃为主打特色的丝恋、思飨记等品牌,600多名员工,先后在省内外开了37家分店,2019年丝恋的红酸汤丝娃娃制作技艺,荣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周杰也成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周氏红汤丝娃娃传承人。
周杰:来我们这里的人都要喝几碗的,这是标配,因为我们的酸汤跟传统的发酵酸汤不同,原来做酸汤可能需要10斤西红柿,但是我们来做可能需要50斤,成本翻了几倍,突出果香味。
建冲:为什么把酸汤加到丝娃娃里?
周杰:原来我父亲他们这一辈就是自己做酸汤吃丝娃娃,之前他们也去摆过摊,用这个东西谋生过。其实酸汤的酸的来源是辣椒,辣椒时间发酵的长短。
建冲:不是西红柿吗?
周杰:决定酸的是辣椒,西红柿只是跟他互搭。正比例的如果酸一点的就辣椒多一点。
建冲:能不能这么说,咱们家是首创的酸汤丝娃娃?
周杰:肯定是。
干事业哪有一帆风顺
周杰也经历了
事业上形影不离的苦与乐。
周杰:门店数量达到十几二十家的时候,那时候我觉得很痛苦,就是你做一些决定,做一些管理上的行为,好像给大家是带来了负担,那个时候我是很痛苦。就感觉去开会,整个氛围都是很压抑,就大家不敢说。
之后,周杰也找了一些前辈讨教,去进修学习管理的方法,回来以后个人的认知有了不一样的地方。他认为,所谓专业人做专业的事。作为领头人,周杰表示,一把手要做的就是更多找资源,把资源找好,落地后就给身边的团队执行。一个品牌要做大做强,永远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周杰:(希望)有一天,我站在全国的餐饮大平台,有咱们丝恋的一席之地,他能代表贵州,大家通过这个品牌,更好地了解贵州的饮食文化,这对我来说算是一种成功。
记者:范良玉 伍君 李忠仝
编辑: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