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是学习刺绣的基本功,通过入静来清静养心,让心灵得到净化,达到淡定和谐境界。”近日,在青云谱区青云社区举办的“为爱绽放”关爱全职妈妈刺绣公益课上,杜梅在向学员们传授刺绣的学习“心法”。
杜梅是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写意绣传承人。外表素雅的她,说话慢条斯理。她说:“国画写意绣,是一种以纺织物为载体,‘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传统刺绣技法,表达出国画意境的传统美术创作技艺。”无论是泼墨山水,还是花鸟,在杜梅手中的丝线里,都能表现得栩栩如生。
刺绣作品《净莲》
据了解,杜梅自幼跟姑姑学刺绣技法,但在过去,刺绣只能作为一个业余兴趣。1976年,19岁的杜梅参加了工作,在抚州某公社当广播员。“那时的条件比现在艰苦很多,但每天我忙完工作后,晚上仍然坚持刺绣,一直没有间断过。”杜梅回忆道。
3年后,杜梅因工作调动回到了南昌,创作条件逐渐变得宽松起来。为了能在技艺上更上一层楼,她还自学绘画,“当时在刺绣创作中遇到了‘瓶颈’,很难得到突破,只有不断补充新知识。”在经过系统的绘画学习后,杜梅将绘画技巧与刺绣针法相结合,自创了“水墨绣”。
刺绣作品《蓝色芦苇》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梅接触到了八大山人的作品,瞬间就被画面的意境和创作手法深深吸引。受到古人的启发后,杜梅不断研究创新,成功创作出罗汉针、空格针、虚实针、飘逸针等20多种独门技法,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并将“水墨绣”升级为“国画写意绣”,创作出了“文化标志人物”“八大山人水墨国画”“鄱阳湖生态风光”等系列刺绣作品。
然而,杜梅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她很清楚,仅靠自己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传统刺绣手艺不能后继无人,要把年轻人吸引进来。2003年,杜梅萌生了辞掉工作,成立刺绣工作室的想法。她的想法立刻在家里“炸开了锅”,遭到了丈夫的强烈反对。“他起初并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辞掉稳定的工作,甚至以离婚来逼我放弃这个念头。”谈起这件事,杜梅仍然记忆犹新。她依旧每天针线不离手,丈夫也没有办法,拗不过她。
2004年,杜梅刺绣工作室在青云谱区正式成立。“多年前,我就萌生了教学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场地和资金,一直没有进展。青云谱区给我提供了免费的工作室,还帮助我开设刺绣培训班,所有学员使用的绣布、针线等工具都由区里免费提供。有了区里的支持和帮助,培训班顺利开起来了,而且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杜梅高兴地说。
“感谢杜老师手把手教我刺绣,让我从刺绣门外汉变成了专职绣娘,现在基本工资加上作品提成月收入有5000多元,我感到很满意,比以前在厂里打工强多了,我在南昌也买了房,成了‘新南昌人’。”赖春风说,2010年她从赣州农村到南昌打工,在一次免费学习刺绣的培训课上认识了杜梅,并拜她为师,从此便与刺绣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师教授,加上自己的勤奋上进,短短几年,她就成了一名优秀的刺绣师。
目前,杜梅已成立了3个刺绣工作室,从事刺绣创作专职绣娘8人,杜梅及其团队累计免费培训全职妈妈1000多人,带动残疾人、待业青年、大学生、农民工等就业创业5000多人。
付出总会有回报。2010年,杜梅的作品《相聚在赣鄱》和《金色芦苇》参加上海世博会江西馆的展出,被评为江西名优产品。2012年,杜梅的作品《仕女图》被大英博物馆收藏。2016年,杜梅将国画写意绣与油画相融合创作出3D刺绣作品,受到业界广泛好评。2017年,杜梅创作的作品《松鹿图》和《滕王阁》被法国卢浮宫永久收藏……
“要想做大传统刺绣产业,当务之急是培养年轻人,希望从政府到学校形成联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希望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也需要在挖掘传统文化中不断创新,开发出新的文创产品,延伸产业链,用‘工匠精神’传承刺绣文化‘血脉’。”杜梅说。
(来源:南昌日报 周建明 汤亚辉)